11月1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访问日本,并与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举行首次“日本-欧盟外长战略对话”。双方宣布建立欧盟-日本安全与防务伙伴关系,并签署“安全保障及防卫伙伴关系”协议文件,并声称对于东海和南海局势深表关切,“强烈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并“重申台海和平稳定对区域和全球安全与繁荣具有战略重要性”。
11月1日,法国海军计划派遣以“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前往印太地区,执行名为“克列孟梭25号”的任务,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启航。此次任务不仅包括访问地中海东部、红海、印度洋等区域,还可能对日本和菲律宾进行历史性访问,并与多个国家的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与护卫舰和补给舰编队航行的法国海军“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11月4日,中国海军首艘风帆训练舰“破浪”号抵达新加坡樟宜,开始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舰上官兵参观了新加坡海军军事设施,与新海军官兵代表进行专业交流,并组织了舰艇开放活动和甲板招待会。
11月4日,据路透社报道,马来西亚已于10月初向越南外交部发出抗议信,指出越南在两国均声称拥有主权的柏礁上进行人工扩建。马官员表示,抗议信只批评越扩建岛礁,并未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但迄今为止尚未收到越方回复。
11月4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称,菲方要求中方赔偿在6月17日“中菲仁爱礁撞船”事件中受损的两艘硬壳充气快艇,向中国索要6000万比索(约合人民币730万元)的“损失费”,并要求中方归还在对峙期间缴获的菲方枪支。
11月4日,菲律宾武装部队开始为期两周的年度军事演习。菲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表示,此次演习区域覆盖菲“西区司令部”和“北吕宋区司令部”,面向南海和台湾地区,预计持续到11月15日,内容包括使用火炮和突击步枪的实弹射击以及抢滩登陆、夺岛作战等。
11月5日,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与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在马来西亚霹雳州卢穆特举行的“2024年海上战备与训练合作(CARAT)演习”圆满结束,演习科目包括战术通信、水面作战、登舰侦搜、空中巡逻及海上巡逻等。
11月5日,菲律宾政府批准了为海岸警卫队购买40艘快速巡逻艇的计划,该计划耗资约4.4亿美元,将获得法国政府发展援助资金支持,双方还约定其中20艘通过技术转让在菲建造。据悉,法国政府批准了一项4.38亿美元的援助项目,旨在帮助菲提升海上安全能力。
11月6日,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罗伊·特立尼达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安全论坛上表示,菲律宾、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频繁举行海军联合演习,有助于遏制中国在南海的“侵略性行动”。
11月6-8日,美国印太司令部、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太平洋空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代表前往中国青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会面,参加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MMCA)半年度工作组会议和年度全体会议。双方在平等协商、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当前中美海空安全形势进行了坦诚、务实交流,评估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年度执行情况,讨论了改进中美海上军事安全问题的措施,并就2025年工作小组会议议题交换了意见。
11月7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表示可以通过非对抗方式解决南海争端,马来西亚倾向于采用“双边、多边和东盟机制”来解决与中国在该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他还反驳了任何将中国描绘成侵略性和对抗性的企图,指出这种说法通常来自“西方资本家”。
11月8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签署“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并计划据此绘制新的地图。以此来界定菲律宾的“海洋权利”,并设立所谓的指定海上航道和空中航线。“海洋区域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以及相关海域纳入菲方海洋区域,试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所谓的“群岛海道法”同样是试图以国内法,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很多地方与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海事组织决议不相符。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支持菲律宾颁布“海洋区域法”,称该法使菲国内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相一致,美方重视菲律宾在维护国际法,特别是在南海维护国际法方面的领导作用,呼吁各国将其海洋主张与反映在《公约》中的国际海洋法相一致。
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举行会谈。同日,中国与印尼发表联合声明称,将全面重启两国渔业全产业链合作,涵盖养殖、捕捞、加工等多个领域。同时,两国在重叠海域的共同开发合作上也达成了重要共识,并承诺会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2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
11月10日,中国政府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岩岛的领海基点和基线。
11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访华结束、即将访美之际,印尼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尽管与中国签署了海上开发协议,但印尼并不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印尼重申其立场,即(中国的)主权声索没有国际法依据。双方伙伴关系不影响主权、主权权利或印尼在北纳土纳海的管辖权。”
11月11日,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特·特奥多罗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菲律宾正考虑从美国购买“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
11月11日,菲律宾与韩国在仁川举行第三次海洋对话,围绕海上安全、海域感知、打击IUU、海洋环境保护等展开讨论。两国重申致力于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以加强海上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并保护海洋环境。
11月12日,台湾“外事”负责部门发表声明表示,依据国际法和海洋法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拥有“一切权利”,并强调菲律宾与中国大陆的主张不会影响台湾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菲律宾和中国大陆正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倡导通过多边对话和冲突解决机制和平解决争端,且台湾应作为“平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南海问题的讨论。
11月13日,帕劳总统苏朗格尔·惠普斯称,中国藐视其海上边界,并对中国研究船“未经邀请”进入专属经济区表示担忧。据悉,帕劳人口约2万,是少数几个承认台湾建国主张的国家之一,是美军在南太平洋重要军事据点。
11月14日,印尼政治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布迪·古纳万强调,任何情况下,与中国的海上合作不会影响印尼在北纳土纳海(印尼南海部分海域的称呼)的主权、主权权利或管辖权。
11月14日,马来西亚外交部副部长穆罕默德・阿拉明表示,菲“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已越过了马来西亚基于国际法制定的1979年新地图边界线,为此,马来西亚将就菲侵犯沙巴海上边界的行为向其发出抗议照会,以表明马来西亚“会继续捍卫沙巴的主权和国家主权”。
11月14日,经中方允许,菲律宾派1艘民船对其非法“坐滩”仁爱礁军舰运送生活物资,中国海警对菲船只询问确认并全程监管。
11月15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在与越南国家主席梁强会谈时表示,印尼致力于加快批准两国之前(2019年12月)签署的专属经济区协定,且双方还需要制定实施协议的条例。
11月15日,俄罗斯海军继续在印太地区部署一支军舰支队,并在南海进行防空训练。
11月16日,日本外务省表示,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中表达了“对中国军队日益增长的活动的严重关切”。他强调,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对日本和国际社会极为重要,同时也对南海、香港和新疆的局势表示“严重关切”。
资料图:正在南海海域航行的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
11月17日,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和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达尔文举行三国防长会谈,并就新设日美澳防务磋商机制,以增进安全保障领域合作达成了共识。三国还将扩大联合训练、强化共享导弹信息等防空层面的合作。此外,三国联合声明还提及所谓“中国妨碍菲律宾船只”等行为,称“给东海和南海带来不稳定”,并对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表达“强烈反对”。
11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与菲律宾国防部长吉尔伯特·特奥多罗在马尼拉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旨在制定一套处理机密信息的基本标准,简化双方在关键时刻的信息共享流程。
1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访问位于巴拉望的菲律宾西部司令部,重申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的承诺,声称即使政权更迭,美菲联盟也将继续存在。奥斯汀称,如果菲律宾军队在这一“日益动荡”的海域遭到武装袭击,美国将保卫其条约盟友。
11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宣布,将循“外国军事融资”模式,向菲律宾提供更多“蝠鲼T12”(MANTAS T-12)无人水面载具。据报道,“蝠鲼T12”高速快艇可搭载先进的传感器与监控系统,执行海上巡逻、搜救与电子战干扰等任务,主要部署在中业岛等被菲律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岛礁上,有助于提升菲军全天候在南海相关海域的监视能力。
1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首次公开所谓“仁爱礁特遣队”。据美方证实,美国军方正在通过“仁爱礁特遣队”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加强美菲联盟的协调和互操作性。
11月2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第837号决议,重申对菲律宾防务的坚定承诺,并呼吁加强南海联合巡逻,以强调“航行与飞越自由”的重要性。决议还对中国在南海的“虚假主权主张”表示反对,敦促中国停止对菲律宾船只采取的“具侵略性的危险行动”,并重申根据《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诺如果菲律宾受到武装攻击,将提供援助。
11月21日,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第11届东盟防长扩大会上称,美国与东盟安全合作有助于建立更加繁荣和稳定的地区,中国在南海的“胁迫性活动”、缅甸暴力冲突及俄乌冲突等是当前重要安全挑战。
11月21日,针对菲通过“海洋区域法”和“群岛航道法”,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越南拥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历史证据,证明对西沙群岛(越称“黄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称“长沙群岛”)拥有“主权”。
11月21-23日,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访问马来西亚,双方一致同意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申东盟关于南海问题的一贯立场,并进一步推动海军合作关系,继续讨论制定建立海上联合巡逻机制和两国海军沟通渠道的协议,以维护边境海域的和平与稳定,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此外,两国承诺加强信息共享,并共同解决两国渔船和渔民跨境作业问题。
11月22-23日,越南海军第五区司令部与越南内务部国家文书档案局等单位联合举办“黄沙和长沙神圣海岛”(“黄沙”即我国西沙群岛,“长沙”即我国南沙群岛)展览会。展览介绍了越南国家档案中心、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海军第五区司令部的近200件资料、地图和珍贵档案图片,以及从法国和美国档案机关和国家图书馆收集的资料,以展现越南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确立“主权”的历史。
11月24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计划在所谓“台湾有事”时,向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部署导弹部队并设立临时军事基地。报道援引匿名消息称,日美将在12月共同制定首份“应对台海紧急状况”的联合作战计划。根据计划,装备了“海马斯”火箭炮等装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MLR)将在日本琉球群岛一线展开。美军将在“台海局势紧张”的初期阶段以小规模部队在有人岛屿上设立临时基地。在菲律宾方面,将部署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队”(MDTF)下辖的导弹部队。
11月24日,菲律宾计划扩建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以满足海军三年内即将接收的新舰艇的需要。据悉,苏比克湾军事基地一直用于菲美军舰补给、加油和维修,在演习期间还用于向菲运送美国军事装备。菲将在此接收10艘军舰,其中包括韩国现代重工集团目前正在建造的2艘导弹护卫舰和6艘近海巡逻舰,以及印尼PT-PAL造船厂的2艘船坞登陆舰。
11月25日,美国驻马尼拉大使馆官员表示,菲律宾海军已装备四架T-12无人机以及另一种类型的海上无人机——T-38魔鬼鱼。这些装备旨在提升菲律宾的海上巡逻能力,强化区域海洋安全合作。
11月26日,美国和菲律宾官员表示,今年4月首次部署于菲律宾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的“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Typhon Weapon System)将被无限期保留在当地。
11月26日,美军1架P-8A反潜巡逻机过航台湾海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称此次过境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的“航行自由”,并“表明美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对美机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有效应对处置。
美国海军P-8A反潜巡逻机,基于波音737原型客机设计而来
11月26-27日,由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过视频方式发表题为《和谐共生,携手前行、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迈向更高水平》的致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及涉海部门代表出席论坛,围绕“全球海洋治理:规则、责任与权力”“海洋争端解决:对话还是对抗?”“海洋综合管理、蓝色经济发展与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11月26日,第五届“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在三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视频主旨演讲
11月26-28日,中国海警舰艇编队赴北部湾海域与越南海警舰艇编队开展了2024年第二次北部湾联合巡逻,共同对北部湾海域的两国作业船舶进行执法监管,对渔船民开展宣传教育。双方还就海上打击走私违法犯罪开展业务交流,规范海上渔业生产作业秩序,妥善处置海上突发事件,共同维护海上稳定。
11月29日,据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BFAR)“指控”,一艘中国海上民兵船在中业岛附近海域与正在“巡逻”的菲律宾船只“故意”相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否认,称菲律宾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危险航行并与一艘中国渔船相撞。
11月29日,菲律宾将发布一张最新地图,展示南海、东部的贝纳姆海隆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 2016 年仲裁裁决赋予的其他海洋权利。菲国家测绘和资源信息管理局局长蒂安科(Peter Tiangco)确认该地图已准备好进行最终审核,并表示“菲拥有主权和主权权利的所有地区都将被纳入我们的新地图。新地图将明确这些海洋地物的坐标。菲律宾‘海洋区域法’的实施细则和条例发布后将公布该地图”。(完)